【绿化】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


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摘要 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。 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, 不仅要体现育人功能, 而且要表现一种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 。 介绍了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原则, 并分区域阐述了具体选择与配置方法 。
【【绿化】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】关键词 高校园林;绿化植物;选择;配置
中图分类号 S731.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-5739(2008)19-0091-02
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, 而园林绿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。 实践证明, 园林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,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。 因此, 高校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, 不仅要体现育人功能, 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, 而且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植物品种和配置方法 。
1高校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
1.1因地制宜的原则
根据各高校的地理位置, 不同的土壤性质要求, 选用适宜的园林植物以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。 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和种植间距, 组成各种形式的校园园林空间 。
1.2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
以乡土植物为主、突出地方特色 。 园林植物要多样化, 这是高校园林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。 但必须有重点植物, 特别是骨干树种, 它既能代表一个高校的景观特色, 又具有适应性强、抗病虫能力强、生长良好、栽培管理较易的优点 。 选用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能突出地方特色 。
1.3以常绿植物为主的原则
以常绿植物为主, 适当选用落叶植物 。
1.4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原则
以乔木为主, 乔灌草相结合 。 乔木是校园行道树、庭荫树的主要植物 。 选用各种观花、观果、观叶和藤本植物, 体现出园林植物的丰富多彩 。 同时乔灌结合, 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, 保持群落的植物多样性, 增加群落的稳定性, 强化其游憩、观赏功能 。
2高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
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应满足植物保护环境的功能要求、植物生长的生态要素和园林景观艺术需要, 充分利用植物的自然美和人工美;还要注重与地势、建筑、山水等组成园林绿地景观的物质要素结合一起, 创造各种景观, 美化环境 。
2.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的原则
园林绿地的功能较多, 总的说来是保护环境, 而对具体的每一块绿地有其主要功能 。 教学区、学生生活区、运动场区的不同区段, 其功能不同 。 因此,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, 首先要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。
2.2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要求的原则
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, 对光照、温度、水分和土壤都有一定的要求 。 因此,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, 必须使植物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区的生态条件相适应 。
2.3满足园林景观艺术需要的原则
2.3.1总体布局协调 。 根据局部环境条件和总体布局中的要求, 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 。 一般在大门、主要道路、广场、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, 有对植、行植等 。 在自然山水、草坪、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, 有孤植、丛植等, 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来进行布局, 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。
2.3.2季相和景色的四时变化有序 。 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变化, 要分区分段配置, 使每个分区、地段突出一个植物造景的主题, 能在统一中有变化 。 在重点地区, 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, 要考虑四季都有景可赏 。 即使以某一季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他季节的植物 。

推荐阅读